<山西访古>朔州-代县 雁门凭吊

朔州崇福寺/代县文庙/边靖楼/阿育王塔

Posted by Dannies on June 14, 2024

<山西访古> 朔州-代县

Keywords:朔州崇福寺/代县文庙/边靖楼/阿育王塔 太行山

巍巍太行


朔州老城

今早起来直奔昨晚踩好点的崇福寺马邑博物馆,离得很近,都在朔州老城的中心位置。 附一张老城的土城墙照片: 土城墙 赶在刚开园的时候进入崇福寺。这是一座净土宗寺庙。 崇福寺 崇福寺

崇福寺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现存建筑为金代扩建、元明清重建重修。

金刚殿 迈步进入寺门,首先看到金刚殿。 此殿为乾隆年间重建,形制为单檐悬山顶,风格精致内敛。殿内供奉三大士和四大天王。 千佛阁 转过金刚殿,可以看到两侧的钟鼓楼和轴心上的千佛阁。 此阁始创于唐高宗李治时期,洪武年间重建,流传至今。屋顶为两重檐歇山顶,形制上高于前殿。风格典雅大气,端庄秀丽。 千佛阁檐角

千佛阁檐角特写

千佛阁弥勒

阁内现供奉一尊铁质弥勒佛

再深入,来到主殿大雄宝殿,两侧有文殊和地藏配殿(有别于一般文殊普贤或观音地藏的搭配)。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于明成化年间重建,雄伟壮观,在殿前观望时有很强的压迫感。殿顶是九脊歇山顶。内供奉三世佛和韦陀菩萨等。 壁画

殿内壁画

两侧配殿在形制上次于大雄宝殿,而后者又次于此寺内真正的主角,弥陀殿弥陀殿 崇福寺主殿弥陀殿,金熙宗时期建造,流传至今。是七间面宽四间进深的巨物。殿顶也是九脊歇山顶,但有彩色琉璃装饰,雄壮外多了几分华丽。内供西方三圣及护法金刚、胁侍菩萨等。 弥陀殿牌匾

牌匾

弥陀殿风铃

第一次见到在檐角上挂了这么多风铃的殿

摩羯鱼

文殊殿、大雄宝殿、弥陀殿的鸱吻比较(顺序由左向右依次排列),可以看出形制上的差距,等级依次提高。 我在这里突然发现鸱吻和摩羯鱼的形象很像,在互联网上搜索,果然有鸱吻和摩羯鱼同源、鸱吻是摩羯鱼的汉化等等说法。

窗花

弥陀殿内外窗花(?)对比

金刚

殿内两尊护法金刚像

西方三圣

西方三圣,依次是观音,阿弥陀佛,大势至。三尊塑像保存完好,法相庄严,雍容华丽。

志愿者

殿内正在清扫的志愿者

弥陀殿再往后,还有最后一座观音殿。此殿建于金晚期,大小中等,结构为单檐歇山顶。内供三大士,另有一尊略小造像位于前方正中央。 此殿在建筑结构上有独到的地方,将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并使用双重人字形叉手构建梁架,保证建筑结构稳定的同时减少了木材用量,增加了空间,非常精妙。 人字形叉手

人字形叉手

三大士

三大士雕像

这三尊造型在我看来疑似遭到后人修补,面部臃肿,说实话不是很美观。文物修复中错修对文物造成的伤害远大于不修。无论是沧州的铁狮子,还是去年看过的云岗、榆林窟(原始壁画被覆盖重画,原始塑像被工艺水平差,审美低下的工匠重新修补上色导致毁容),错修真的会对文物造成毁灭性打击。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偏见,抑或是真正受到了社会影响导致,还是单纯因为时间近而遗留下来的物件多,我觉得清朝发生的错修尤其多。

未知佛像

未知佛像

殿中三大士的观音像前,还有一尊塑像深深吸引了我。这尊的头部明显好于身后三尊,仔细看去发现头部和身体是不同材质的。头部为石像,身体为泥塑,脖颈处还有拼接粘合的痕迹,我推测是后人在只剩佛头的情况下重塑了佛身。根据殿名和摆放位置,以及造像的特点,这尊像应该也是观音像。 石狮

寺内可爱小狮子

走出寺门,前往对街的马邑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虽小,但是展览布置的很用心,展示清楚了朔州的历史、风俗、文化。

在馆内摆放了一件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刹的复制品,这个塔刹在抗战时期被一位义士偷偷保存,得以留存,具体故事不多赘述。但是复制品复制的很粗糙,经过询问,真品保存在崇福寺,但不对外展出,只好作罢。

博物馆对面有一座尉迟敬德的祠堂,但我的评价是不如济南五龙潭里的秦叔宝祠堂修的好,草草转了转便离去了。 ***

翻山越岭

离开朔州之前还和当地交警发生一点小插曲,不过在此不方便讲。 出发前往代县,路很近,但是又要翻一座山脉,用的时间相对距离来说很慢。 路线图 离开朔州市不远,经过安子村时,偶然发现路边有一座教堂。 教堂 经过南榆林广武,进入群山之间,沿着一条峡谷前进,穿过了雁门关山前 来到了代县。 ***

代县文庙

此文庙建于明朝,历经沧桑流传至今,被当地人保存得比较完好。 文庙 文庙2

文庙的牌楼

严格来说,这不应该叫做牌楼,应该叫做棂星门。因为它有远高于坊额的华表柱。棂星门起源于唐代的乌头门,在明洪武时期开始设立于孔庙前,表示“尊孔如尊天”。 大成殿 大成殿2

大成殿,建于成化年间。

大成殿的名字来源于孔子的称号“大成至圣先师”。 殿内细节

殿内细节

敬一亭

嘉靖皇帝诏令建造的敬一亭。过去设孔子祖先的牌位,现在被撤掉了

崇圣祠

崇圣祠,也是嘉靖时期建筑,和敬一亭的歇山顶不同,此为等级较低的悬山顶

琉璃瓦

应该都是明代的琉璃瓦,上面有明显的开片

砖

一块很有趣的砖


边靖楼

边靖楼远景 非常壮观的一座楼,边靖楼,亦名谯楼,也是当地的鼓楼。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砖木结构楼梯。 初建于洪武年间,成化时被焚毁后重建,后又经历过大修,但都保持了明代遗构。 匾

号称亚洲第一巨匾。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亚洲第一高拱门,有一点点幽默。

斗拱

明代的斗拱看起来就收敛了,清代建筑收敛得更明显。以我浅薄的见识来说,可能是木材确实不够用了。如果明天能到佛光寺,就能看到非常明显的、张狂的唐代斗拱结构。

柱子

柱子在百年时光中的收缩开裂


阿育王塔与政府

阿育王塔原本是隋文帝杨坚敕建的木结构佛祖真身舍利塔,元时改建为砖塔

这里非常有趣的一点:这座佛塔处在代县政府大院里,参观佛塔要穿过政府办公楼,我觉得国内可能仅此一处。是我国宗教政策的直接体现。 县政府

县政府大门。用古建作为政府机构大门是不常见的哦,脑海里直接浮现出的另一处用古建做大门的政府机构是里。

穿过政府大院,看到这座白塔: 白塔

阿育王塔

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刹又分为刹座、相轮、伞盖和宝珠。

看到白塔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个藏传喇嘛塔。刚才说了,此塔在元朝时由木塔改建为砖塔。脑补一下,杨坚时期此塔是汉传木制舍利塔,形制也许和应县木塔很相似;在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元朝时期,改建成了白塔,逻辑上很通顺,事实是什么样子还需要更深一步考据。

塔边有“毛主席路居纪念馆”。 毛主席路居纪念馆 原来主席在解放战争时期从延安转战西柏坡时曾经在此路居一晚,了解了当地的情况,指导了工作。 转战路线图

转战路线图

老照片

一张老照片,上面是江青、李讷(推测)、主席。

我认为,主席在这里路居并且参观了阿育王塔是后来县政府和佛塔并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

代县黄酒

下了边靖楼后发现一家卖黄酒的店,招牌写着南邵北代。我心想这店好狂,进去买了一小瓶打算晚上试试。 黄酒 黄酒 晚上水浴加热了一下,发现此酒色泽淡黄,和平时喝的南方黄酒不一样;味道带有一丝粮食的甘甜,是其他黄酒中没有的;原料使用的是黍米,也和普通黄酒不一样。确实是好喝的,推荐阅读此文并且喜欢酒的朋友也买一点试试。

明天的目标是佛光寺、南禅寺、铁锚寺、不二寺,最后到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