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摩旅>北京至乌鲁木齐

新藏摩旅

Posted by Dannies on June 7, 2025

北京至乌鲁木齐

DAY1

早上从北京出发,从德胜门上G6京藏高速后,沿路一直行进至呼和浩特才下高速。

这一路见到了很多两年前熟悉的景色,尤其在内蒙段,从高速上能看到自己原来回京时走的国道,时过境迁,车和人都不一样了,难以描述出当时的心情。

经过居庸关、八达岭时,山脊上有连绵的长城。这里作为翻越燕山山脉的重要通道,应该也是以前长城发挥防御力量的重要节点。

从南岸上了官厅大桥,快速地横穿官厅水库时,风在我耳边呼啸,水面在我下方几十米的高度向远处蔓延成远至天边的巨大湖泊。又恰逢一列高铁从右边的铁路桥上疾驰而过,带起一阵巨大的横风,伴着水汽冲击着我。这就是摩旅的好处,你可以对旅途中发生的事情产生强烈的、最真实的感受,因为你的肉身就直接暴露在道路上、暴露在自然环境里。所以当那辆高铁飞驰而过时,我心里只能感叹这是人力对于自然的征服。

从进入张家口开始一直到过了乌兰察布,气温非常舒适,甚至有点冷,和北京的燥热相比,塞外真是舒爽。景色从起伏的翠绿的山,逐渐变成广袤的草原和远处黑黄色的石头山,快到阴山脚下了。

歇脚在呼和浩特的东部郊区,住处附近有七八所大专,正是放学的点儿,街上全是下课的年轻学生。

晚饭在呼市的机场附近找到一家冰煮羊,点了一斤羊肉。随着冰块在铜锅里逐渐化开沸腾,切成大块的羊肉也熟透了。夹起一块沾满韭菜花放进嘴里,嘿,又香又韧,非常有嚼劲。

吃完晚饭后骑车回酒店,恰逢夕阳西下,空气干爽,夹杂着青草的味道涌进头盔里。太阳已经落山了,只剩下幽蓝的天光。远处草原上的稀树和阴山以及一望无际的草场闪动着暗蓝的绿色。

DAY2

早上吃到了非常好吃的羊肉烧麦😋

呼市包头的G6G7合段是宽阔平坦的四车道高速,非常好跑。右侧是连绵的阴山山脉,左侧是辽阔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但是一路上乏善可陈,只有机械式地赶路。

因为我每隔几十公里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下我麻木的屁股和肩膀,而被我超过的卡车司机仿佛能一口气开到目的地,于是我们就在路上不停地重复相遇。

其中有一辆运送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重卡。我以前在高速上见过很多次,但这次跟在后面仔细观察了好几遍。叶片非常长,在这种长度和重量下,金属制的物体也显得非常有弹性,在颠簸时能看到波浪状的起伏。运输车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常见的半挂车头,托着叶片的厚重的圆形底部;另一部分是一节离得较远的挂车,托着叶片的中部,叶片的尖端悬空在后面,感觉我的小摩托可以在底下自由穿梭,不过我没有作这个死。两个部分中间由一根粗大的长梁链接,这跟梁里应该有控制系统,能让司机控制后面的挂车。

过了包头之后,景色逐渐由绿转黄,进入了一片沙洲。但是再往前到了河套平原,接近巴彦淖尔后,沙洲又逐渐恢复成了绿地和农田,不时有清凉的引水渠在下面穿过高速。

我很讨厌摩旅走高速。这次是为了赶去乌鲁木齐不得已而为之。尤其是像今天这样,付出的体力和对身体不适的忍耐,并不能被途中的景色所弥补,况且高速上发生有趣的事情的概率,远远低于国道,只有前赴后继的虫子撞死在挡风玻璃和头盔面罩上,实在是乏味。现在只有”乌鲁木齐后会好的”这种信念在支撑我跑路。

今天在杭锦后旗歇脚。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县城显得生机勃勃,并不像在地图上看到的那般荒凉。路边的小店小摊鳞次栉比,酿皮和烧烤都非常好吃。酿皮里加了腌制的某种蔬菜,营造出了酸酸脆脆的口感。因为吃的很饱,没能尝试当地另一种特色“肉焙子”,甚是遗憾。但是发现了这里的酒很有名,原来这里是河套平原的产粮区。尝试了一点散白,感觉还行,但也没到很好喝的地步。吃烧烤的时候拿了一瓶啤酒,发现是燕京贴牌的,子商标叫金川。这个啤酒相比北京的燕京而言,很好喝,是当地酒厂生产的,可能口味上变化的和来源于原料差异。

DAY 3

离开杭锦后旗后,G6和G7分道扬镳,G6南下进入乌海银川,G7则孤独地向西北延申,穿过辽阔的沙漠和隔壁,直至哈密为止,沿途再无较大的城市。

离开了黄河的滋养,目力所及之处都是黄褐色,右侧有延绵不绝的岩石山脉,高速贴着它脚下延申。

此时进入了内蒙阿拉善盟,我在这段路上碰到了好几拨摩友,他们都比我快很多,滴滴示意后,随着高速消失在远方。但是我也没有特别慢,在几个服务区都追上了正在休息的他们。其中最聊得来的是两个同样来自北京的老大哥,他们分别骑水鸟和铃木650,每次会在服务区休息比较久,因此我们在三个服务区都遇见了,但是第三次他们等了我很久。

这个地方的名字叫做乌力吉。我们在这里一起吃了桶泡面。就在准备出发的时候,天突然阴了下来,从我们要去的方向刮来了很大的风。有只燕子在逆风中扑腾了很久,但是始终都没能飞向想去的方向。空气中传来潮湿的味道,我知道要下雨了。

两个大哥和一队摩友都决定趁雨下来之前快走,于是他们叫上我一起出发。在我去加油和从包里翻雨衣的功夫,他们已经一个个开走了。我站在加油站的棚子底下想把雨衣穿起来,却因为大风怎么也穿不上,就在这时,突入间风力更上一层楼,夹着雨点就砸了下来。

只见霎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而下,刚刚还干得冒烟的水泥地上瞬间积了一层水。风大得甚至站在棚子的最里侧都会被雨点狠狠斜着打到。只能说幸好耽搁了一下,不然就被这雨淋在半道儿上了。

这时的我还在庆幸自己的好运,殊不知前方还有更大的变数等着我。而第二天又碰见先走的人时互相询问,却发现及时赶路也不见得是坏事。这就是福祸相倚吧。

大约十分钟后,风息雨止,地面也干得很快,我收拾好继续出发心里非常得意。雨后空气清凉,骑起车来超级舒爽。随着天空逐渐放晴,阳光洒在前方的路上。只是好景不长,走了大约几十公里,我出发前对于这条高速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最开始是路面上突然多了几滩沙子,我没有当回事,毕竟旁边就是沙漠,避开后继续前进。然后是路面上出现了流动的沙子,从一侧一缕一缕地流向另一侧,我心里觉得不妙,把速度降下来通过。紧接着就是骤起的横风,只觉得车身一沉,就要往旁边倒下,这时可还是高速行驶的状态,好在我及时救了回来。

横风起了就没停,忽左忽右,忽而左右交替夹击,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骑摩托车,而是在沙海中冲浪,以压弯的姿势倾斜着车身,但是又在走直线,非常地诡异和耗费体力。

但是仅仅是风,习惯了倒也还能忍受。这风第一次偷袭我的时候,我内心是恐惧的。偷袭我十次以后,我就麻木了。还有心情欣赏远处刮起的沙龙卷。那龙卷好像一道扭曲的烟,但是会在大地上无规则地扭动和平移。从地面耸起,高高地插入云端里。我看着它,突然想到了乾卦的第二爻:九二,见龙在田。龙出现在大地上。

用平时一半的速度在横风里苦苦支撑着挪动前进了几十公里,终于快到下一个服务区的时候,最绝望的事情发生了:风和沙融合了。只见前方的天突然暗了下来,变成了黄褐色,紧接着那团铺天盖地的黄色就迎面朝我涌了过来。霎那间天昏地暗,除了狂躁的沙沙声外什么也听不到,五米以外除了黄色什么也看不到。

沙暴来了。

我只能紧急降速并且靠在应急车道顶住第一波沙子。非常幸运得是沙暴来之前我看到了路标,距离下一个服务区只有不到两公里了。稳住车以后,我开始在应急车道缓慢地继续向前挪动,直到身旁突然闪烁着灯光,我才发现有一辆半挂从后面慢慢超过我,打着双闪也往服务区里进,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发现它,我猜它的驾驶员也没有看见我。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看见了已经近在眼前的服务区的房子,把车停在背风处,又顶着风沙冲进屋里,终于能缓下一口气了。这里叫做哈儿苏海。我查看身上,发现就像刚被人活埋进沙堆里又挖出来一样,无处不带沙,骑行服表面有的地方甚至结了一层沙壳。

大概半个小时后,风沙渐停,但远处仍阴云密布。距离原定的计划落脚点额济纳旗还有两百公里,我实在没有信心在体力耗尽的情况下冒着风沙再起的风险,穿过这两百公里,于是决定晚上就在服务区的大厅里凑活过夜。在我已经把装备都收拾好,就差把睡袋铺出来的时候,有个从北京开汽车来的老爷子进来吃泡面,我们聊了起来。他有很丰富的旅行经验,我从他这里了解了很多接下来的旅途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最后,他劝我赶到额济纳旗的县城里找个酒店好好休息。

我思考了一下,严肃地拒绝了他,送他上了车,回到大厅里打发时间。这时大概是下午七点,服务区的负责人和一位保洁大姐都对我很不错,还让我晚上在大厅里展出的蒙古包里休息。

半个小时后,刚才的老爷子打电话给我,诚恳地劝我再赶两百公里路,他的原话是“我开出来六十多公里了,天气很好,风和日丽的。”

我没受住诱惑,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开始收拾东西装车,继续出发赶赴额济纳旗。刚出发的时候确实风和日丽的,太阳还斜挂在天上,距离日落还有两个小时。可是走了五十公里后,远处又出现了阴云,太阳也缩进云层里,整片天地一下子暗了下来。我当时带着墨镜,只觉得天地间瞬间只剩下黑白两种颜色,两侧的沙丘是灰黑色的,面前的公路反射着银白色的光通向远方。

横风又起,担忧天黑夜路难走,不敢减速,只能顶着横风继续高速歪着身子行驶。看着越来越近得阴云,心理压力非常大。但我心里清楚,迈出哈儿苏海的门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油门拧死干到额济纳旗

所幸最担忧的沙暴和雨都没有再打扰我,这段路越走越宁静,最后变成了我骑着摩托在落日余晖下追逐夕阳。当天空只剩一抹粉色晚霞的时候,我下了高速,进入了一片广袤的胡杨林中。这里是古时候的居延泽。在胡杨林的林间小道中穿行,空气清新冷冽,左侧一轮圆月悬在当空,右侧则是日落后还亮着的天光,胡杨在林深处和小道上投下弯弯绕绕的影子。白天发生的种种仿佛都是一场幻梦,周围只剩下寂静的树林。

但我仍然记着自己的目的地,终于在天光彻底暗下去的时候,穿过树林来到了额济纳旗。此时我已经身心俱疲。

我在这里狠狠奖励了自己一碗过油肉拌面,并且告诫自己再也别信这种老头子说的话了。他们说的惠风和畅,大概是我侧着骑车的风力,等到他们终于肯说风有点儿大的时候,恐怕我已经被刮到天上去了。

DAY4

早晨从额济纳旗醒来,人还是懵的,来到一家蒙餐店吃了点包子,喝了一大碗奶茶。吃完之后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出发上路。

今天出发的时间比计划里晚,上了高速已经九点多了。如果要直接赶到哈密,路程得有680km,心里对能不能走完很是没底儿。正在无穷无尽的沙漠公路上麻木地骑车,突然从后方出现了一群摩托,并且而很快追上并超过了我,还向我滴滴示意。我一看牌照,原来是昨天遇到过的一群人,没想到今天还能碰上,我回应了他们,心里想着不知道昨天那两个北京大哥走到哪里了。

结果就在风雷山(不知道这里为何要叫风雷山,倒是很吉利。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两个京B大哥也追上来了,原来他们都比我走的还晚😀我们交流了昨日的大雨和沙暴,大哥在沙暴里摔车了,并且他们比我走得快,赶上的时候没有服务区,只能停在路边硬顶。但是走得更快的那波人只赶上了很小的一阵,可能是擦过了沙暴的边缘跑出去了,所以选择和运气真的是无法捉摸难以掌握。

继续前进,经过黑鹰山,我终于离开内蒙进入了甘肃马鬃山。内蒙真是长得恐怖,我从北京出来第一天就进入内蒙东部,一直跑到第四天才跑出来。马鬃山这一部分甘肃地界,在地理上并没有和旁边相邻的内蒙新疆地区有什么区别,都是绝望的戈壁沙漠,我认为可能是为了防止两个自治区地理上接壤而故意划分出来的。

到达马鬃山服务区以后,我在这里休息了很久。把蛋巢垫铺在房檐底下,就在上面躺着睡了一觉。醒来后疲劳稍减,继续前进,很快就来到了边检站:快要进疆了。

过了两道边检,停车等待了十分钟,终于正式进入新疆。到这里时已经下午四点,太阳高悬在正前方的天空上,阳光烤着我的脸和前胸,烤的我吱吱冒汗,昏昏欲睡。之前一路相伴的横风也恰好停了,真是酷热难当。远处出现了山脉,并不再是单调的荒原,身边也多了许多黄褐色的植物,应该是骆驼刺。一次停车休息,还看到一只棕黄色的大蝈蝈似的昆虫正在路上爬,应该是某种沙漠螽斯。

过了白山泉鸭子泉,离开了G7直接前往哈密。我的右侧是广袤的荒原,荒原上矗立着无数巨大的风扇,那是西电东输的重要支柱,也是一路上我看到的扇叶运输后组成的成品风力发电机。荒原尽头,是绵延的群山。群山的背后仿佛是一团淡青色的浓雾,从群山背后升腾起来又蔓延至云端,颇有种沙暴般遮天蔽日的感觉。我突然察觉到异常,那浓雾顶端的形状不对劲,倒像是峰峦般直插进云里…那根本不是雾气!那是一排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超级大山,高大到把前面的山峰衬得像土堆一般。我突然明白了,那一定是天山山脉。

快到哈密时,能看到那山脉里还有带着雪顶的雪山。赶路赶到神志模糊,终于在晚上九点多到了哈密驻扎下来。趁天还没黑,我又跑到阿勒屯古街转悠,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夜市。

正赶上古尔邦节的尾巴,夜市上人声鼎沸。我一边吃着羊肚和馕,一边看维族人跳舞表演。已经能明显地感受到异域风情了。

DAY5

睡得很晚,出发又晚了。听了表哥的建议,避开吐鲁番后穿到天山北侧再向西去乌鲁木齐。吐鲁番实在太热了,昨天在哈密就被热的受不了,实在没有信心挑战八十度地表高温。

一路北上来到天山南麓,随着海拔升高,虽然周围还是一片戈壁景象,但是气温已经冷了起来。即将穿越天山隧道的时候,我及时停车穿上了防寒的衣服,这个决定非常明智,因为这是一条长达十公里的隧道,隧道气温更低。

穿出隧道后,景色大变,天山以北是碧绿的草场,温度也停留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但是福无双至,横风又起。

巴里坤时,我又赶上了那两个京B大哥,他们正在服务区的房子后面睡觉。这里的路不是很好走,逐渐热了起来,横风也吹个不停,又从草原来到了戈壁。据说在冬天,这里会有非常恐怖的风吹雪现象,难说和沙暴比哪个更吓人。

一路无话,只是不停赶路。下午时太阳晒得人又困又乏,好几次甚至出现了幻觉。我总觉得前面的路上有两辆摩托车,但是一直追到服务区也没真正看清。

快到乌鲁木齐的时候,车逐渐多了起来。从G7进入乌市,景色也很雄壮,高速从山上往下延申进市区,可以在转过山隘时俯瞰城市。但是乌市的道路规划真的是依托答辩。

终于在下午九点二十六分到达了乌市的住处,见到了哥哥。抓紧休息,准备开启之后的旅途。